作為世界上最樂於挑戰的木笛演奏家,波斯葛拉夫樂意演奏所有類型的音樂!所以不要猶豫,提出您的想法吧!

韋瓦第四季 ╳ 影像、投影、即興及電子樂

一場非看不可的演出!
演奏家艾列克波斯葛拉夫輕鬆但精湛的演奏四季,好似韋瓦第這極具技巧性的小提琴協奏曲是為木笛所作一般。這場演出沒有指揮,波斯葛拉夫親自帶領整個樂團,在他的指揮下,獨奏與樂團的互動更為緊密、刺激、精彩。這個冒險不僅此而已,舞台中央擺放的大螢幕,由知名影像製作保羅與諾門父子 (Paul and Menno de Nooijer) 操刀,如詩般的畫面同時放映。有時影像表現來自於韋瓦第所寫的曲目解析中的故事,有時則呈現藝術家的聯想創作。觀眾不僅穿越一年四季,更是一趟生命之旅,經歷了童年到老年。演出中,保羅與門諾父子運用現場投影,以演出者的身體作為投影布幕,創造巧妙的視覺效果。在樂章與樂章的中間,艾列克以木笛即興,與電子樂的結合,用令人好奇且興奮的聲響,貫穿全曲。最值得令人讚嘆的,莫過於在這樣大膽創新的演出之下,韋瓦第的音樂並沒有被干擾,反而是被尊重,且相輔相成。這樣視覺的饗宴與音樂本身形成了自然的「對位」。
演出片段:

“Tombeau” ╳ 科迪凡托樂團(Cordevento)

科迪凡托樂團(Cordevento)最新曲目,著重於18世紀初法國音樂,也是霍特泰爾(Hotteterre)家族完善設計出現今我們所熟知的木笛的時期。為了向這個「王朝」致敬,演出中將帶來霍特泰爾(Hotteterre)以及其他同人的作品。”Tombeau”這系列演出,將以鮮少聽到的392赫茲(a’= 392 Hz) 演出,比一般古樂演出常用的415赫茲(a’=415 Hz) 低一個半音,而這樣的詮釋演奏,帶來一種更深層的氛圍。演出的樂器除了木笛之外,還有巴洛克吉他(路易十四最喜歡的樂器,也是他自己也演奏的樂器)、大鍵琴、西奥伯琴(Theorbo)和維奧爾琴(Gamba)。

 

與交響樂/室內樂:木笛現代協奏曲

如今已有多位作曲家為艾列克波斯葛拉夫寫了木笛協奏曲。其中受人注目的有:

威廉姆•耶斯 (Willem Jeths), 木笛協奏曲 (Recorder Concerto) (2014)

荷蘭作曲家威廉姆•耶斯(Willem Jeths, 1959)為艾列克寫了一首木笛協奏曲,在這首曲子中,木笛與馬勒的交響世界有了連結。耶斯說:“它已經成為我最親密、最貼近我個人的作品之一,而且這首曲子給我帶來情感上巨大的影響。” 他結合了天真和優美來呈現木笛的音色,而浩大的樂團與孤立的木笛之間形成的張力,反應出作曲家童年的記憶,一個孩子在惡劣的環境下找尋自我的感觸。耶斯和其他許多人一樣,對木笛是典型的又愛又恨。因此,曲子開頭便是樂團具有爆發力的開場,緊接而來的木笛獨奏,以最高音域刺耳震撼的聲音登場。曲子中後段,玻璃琴(glass harmonica) 和鋼片琴(Celesta)溫柔的伴奏著木笛的最低音域。木笛常被作為這樣伴隨著憂鬱感傷回憶的典型象徵,在歐洲17世紀的Vanitas繪畫中,木笛這項樂器常象徵著屍體,其背後的寓意是- 當沒人對它吹奏,它便沒有聲音。在作曲家傑特巧妙的創作下,死亡和童年的主題也成了馬勒「Kindertotenlieder」輕微的迴響。
簡短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hcJrf_rhnA
世界首演 (於影片 32’3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yD0hlPWc
阿姆斯特丹, 皇家大會堂音樂廳 (Royal Concertgebouw), 2014年12月20日
發行 (現場錄音): Challenge Records
過去的演出:
澳洲, 墨爾本, 2017年5月6日
德國, 杜伊斯堡, 2017年9月20,21日

安娜·梅丽蒂斯 (Anna Meredith), 摺紙歌 (Origami Songs)

蘇格蘭作曲家兼流行音樂家安娜梅雷迪斯被譽為“最具創新意識的現代英國音樂人”, 她為艾列克寫了一首名為’摺紙歌”的曲子。這首曲子由BB信託 (Borletti Buitoni Trust)(波斯葛拉夫為2009年得獎者)和荷蘭室內樂團 (Netherlands Chamber Orchestra) 共同委託。
日本錯綜複雜的摺紙藝術就是這首’無詞歌’的起點。摺紙歌由五個三分鐘縮影構成,縮影的主題是基本的折疊形式,也就是摺紙的基礎。波斯葛拉夫在每個一段落都演奏不同的木笛,從高音笛到低音笛都有,伴奏樂器則是單簧管、長號、大鍵琴以及弦樂器。特別的是在第一樂章,弦樂演奏者需要演奏“鳥哨”,而最後一個樂章樂團將演奏“紙張”,為這首曲子增添了非常獨特的演奏效果。在梅爾蒂絲發現艾列克傑出的演出才能後,她表示這首曲子的焦點著重於艾列克的音樂性以及能創造一個絕妙的氣氛,將及其微小的音色凸顯出來的能力。
完整譜例連結

提奧˙盧凡迪(Theo Loevendie), 迴聲 (Nachklang)

著名荷蘭作曲家和爵士音樂人 提奧˙盧凡迪 (Theo Loevendie) (87歲) 為艾列克寫了一首名為迴聲 (Nachklang) 的木笛協奏曲。
這首曲子特別的地方是伴奏樂團,盧凡迪選擇了和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在第三號布蘭登堡協奏曲使用的配置:3把小提琴、3把中提琴、3把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和大鍵琴。
雖然說曲子的靈感來自巴哈和巴洛克時期,但這首曲子是一個完全預想不到的新的風格,這是一個百分之百的 “盧凡迪”風格,活躍節奏的清新樂章環抱著一個慢板的樂章。這是一首完全的現代樂作品,但所有的觀眾都能夠感受到它的趣味性。這首曲子的首演是和巴洛克樂團合作,不過它也能夠與現代樂團演出。此外,它還能和不同的交響作品做結合:例如巴哈的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三號為最理想,第五號艾列克能以 Voice flute (D調次中音笛) 或 D調木笛演奏古長笛的部分。若再加上另一位木笛演奏家,則能夠演出第四號。別忘了!還有史特拉文斯基 (Igor Stravinsky) 的頓巴敦橡園協奏曲 (Dumbarton Oaks)
在此觀看第一次彩排的精彩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x3GeD1GII

巴洛克協奏曲

當然,艾列克演奏所有巴洛克時期為木笛所寫的所有協奏曲,韋瓦第(Vivaldi)、泰勒曼(Telemann)、薩馬丁尼(Sammartini)…等等。他也改編為其他樂器所寫的協奏曲,而在巴洛克時期這也是很常見的作法當他在改編巴哈的協奏曲時,他反問自己:如果是巴哈,當他要為木笛寫協奏曲時,他會怎麼寫呢?

其他主題

泰勒曼

G. Ph. Telemann

艾列克波斯葛拉夫精通所有泰勒曼的曲子,他演奏的曲目包含所有的泰勒曼木笛奏鳴曲(與Francesco Corti共同錄製)、協奏曲、組曲、木笛與小提琴的三重奏鳴曲、與木笛的雙協奏曲、以及獨奏幻想曲(原版為長笛)。

雅各布凡艾克 / 雅各布 3.0

Jacob van Eyck / JACOB 3.0

艾列克波斯葛拉夫(Erik Bosgraaf)的經典專輯- 17世紀荷蘭作曲家雅各布凡艾克(Jacob van Eyck)的 “笛子的快樂園地” 曲集 (Der Fluyten Lust-court) ,帶來了他在2007年的國際突破。
在這張專輯,他和世界級的凡艾克專家以及音樂學家 – Thiemo Wind 合作。凡艾克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他那個時代流行的曲調及其變奏。凡艾克除了是木笛演奏家,也是鐘琴演奏家。身為烏特列茲(Utrecht)的敲鐘人,他用鐘演奏這些曲子,而身為木笛演奏家,他時常在夏日晚上漫步在聖約翰教堂(Janskerkhof)一邊演奏木笛。凡艾克在當時可以算是一位流行樂手,潮流而前衛的流行樂手!
2016年,冒險的章節又增添了一頁- 雅各布 3.0,為凡艾克的音樂帶來了全新的轉折。艾列克波斯葛拉夫( Erik Bosgraaf)、DJ DNA(Arjen de Vreede)以及 電子樂手 Jorrit Tamminga,創造了一個合作計畫,不僅讓凡艾克重新煥發活力,更因為使用了六個DJ轉盤和一台筆記型電腦,使得凡艾克的音樂和現今的音樂完美結合。以現代樂的風格,這三位天賦異稟的音樂家帶領大家與相差了四個世紀的流行音樂對話!

對艾列克的評論

  • “這個人無懈可擊!具有啟發性,無可挑惕的技巧!他也演奏非常多現代音樂,我認為這使他與眾不同!”

    ~ 法蘭斯布魯根 Frans Brüggen (†) ~
  • “波斯葛拉夫的技巧精湛,令人讚嘆,他的藝術性也是如此!”

    ~ Gramophone ~